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栉风沐雨,砥砺歌行”

“白求恩精神践行者”——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林文华典型事迹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34年,他始终坚守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面对患者,他是亲切和蔼、技术精湛的好医生;面对同事,他是平易近人、不吝赐教的好主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以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展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博大情怀。

出门诊时即使就诊的患者再多,他始终都会耐心地聆听每一位患者诉说病情;为了减少患者就医的舟车劳顿之苦,他总会留下患者电话,等出了检查结果后致电他们讲解病情。对于住院患者,他更是认真负责,针对疑难危重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及用药方案。

一天晚上,一位75岁的老大爷因心肌梗死被送到急诊科。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出现心源性休克,更糟糕的是病人反复出现心室颤动——随时危及生命!当时老人瞳孔散大、血压为0、呼吸停止,只能靠人工呼吸机维持生命。面对这样一位濒死的患者,若实施手术,成功的几率很低。冒着毁誉的风险,林文华毅然决定为老人实施紧急手术。在人工心脏按压的情况下送入导管室,造影显示左侧前降支血管慢性闭塞,同时右侧冠状动脉又出现了急性闭塞,两条输送血液的管道全堵了,导致心脏几乎没有了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反复室颤。他为患者的右侧冠状动脉置入了两枚支架,使这位室颤64次老人的心脏恢复了正常跳动,奇迹般地转危为安。老人安详的面容和家属激动的泪水更加坚定了林文华不惧风险挽救生命的信念。

这样的事情,不只一次。在平凡的岗位上,林文华始终以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展现着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博大情怀。面对90岁高龄急性心肌死患者,迎着冠状动脉血管钙化重,病变复杂,介入极易失败的风险,他毅然救人。面对反复晕厥,心脏停跳13.5秒的99岁超高龄老婆婆,他硬抗压力,以娴熟的操作,顺利为老婆婆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使患者获得救治。

林文华常对身边年轻的医生说,遇到危重病人,我们一定要积极抢救,不仅不要怕失败,还更要赶时间去救人。心肌梗死病人从进入医院的大门时间(Door)到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球囊(Balloon)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时间被称为:D to B 时间。国际规定达标时间是小于90分钟,而在林文华的带动和推进下,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 D to B 时间已缩短至平均52分钟,最短一次仅为16分钟。时间极大缩短之下,得救的是无数病人,受益的是无数家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林文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随即就被编入医院第一应急医疗预备队并担任队长,随时准备奔赴抗疫最前线。同时,院领导指示他全面负责全院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介入救治工作和医院接管的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医疗工作,抱着“即使没有上前线进红区,但是工作一点都不能少”的信念,他不分周末,不分昼夜地忙碌着。一次,医院负责的隔离点来了一位83岁高龄的女性患者,血压波动大,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家属很担心。林文华主动添加家属微信,建立联系,使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互联网医院自主研发的可穿戴设备,为患者进行全天远程随时监测,并进行用药指导。在他的关怀和照顾下,患者的血压恢复了正常,症状很快得以缓解,患者和家属都觉得有这样的医生在,他们特别踏实。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还参加了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的制定,为国家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林文华始终探索前沿技术,开展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等新技术,2020年3月完成天津市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任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会员、美国心脏节律学会Fellow(FHRS)、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天津市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期刊编委五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以第一作者撰写专著三部《心脏起搏与除颤》、《冠心病心电图和冠脉影像》及《心律失常标测与消融》。

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光荣的,然而,医生的家庭更多的艰辛与奉献、坚守与付出,林文华和王雄关夫妇同为医者,栉风沐雨,比翼双飞,共同守望他们幸福美满的家庭。荣获“2021年滨海新区最美家庭标兵户”称号。2014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全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2020年当选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